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3日24时,全市已有134名学子被知名高校录取,其中北京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人、中国科学院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3人、同济大学3人、复旦大学医学院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中南大学53人、湖南大学35人。全市空军飞行员录取7人,民航飞行员录取12人。各项数据较上年有明显进步。与此同时,我市教育大班额化解进度超前,城镇学校建设强力推进成果显著,文明创建考核测评稳居全省前茅,中小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校园足球和艺术教育竞赛成绩全省领先,全市教育事业呈现爬坡过坎、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面统筹、高位推进,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紧紧围绕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1、凝心聚力解民忧
以消除大班额为抓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来,全市投入资金29亿元,新建学校40所,改扩建学校168所,中心城区、县城新增学位58279个,消除大班额1373个(其中超大班额703个)。围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城市挤、农村弱”问题,出台《益阳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解决城镇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问题。科学谋划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按照“四建五促十二扩”的目标要求,整合资金,加大新(改、扩)建学校力度,增加学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多措并举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对已建35个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进行全面治理。
2、多措并举强队伍
实施“1221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200名首席名师、200名名班主任、100名卓越校长和一批优秀教研员。全面实施教师师德考核、专业知识考试、教育教学能力考评,实行校长“龙头”工程、名师“骨干”工程、教研员“引领”工程,培优培强三支队伍:校长龙头队伍、教师骨干队伍和教研员支撑队伍。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建成一支同益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3、旗帜鲜明抓质量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科学质量观,开展端正办学思想大讨论,配优培强思政课教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年市级送课200多场、惠及家长13多万人次。全面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对接新课程标准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分类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监测,建立完善了质量评价体系。
4、重拳出击正行风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八大专项整治”,通过明查暗访,惩处曝光典型案例,向课堂要质量。实施《益阳市中小学校违规办学整治行动方案》,重点开展违反教育教学常规、违规招生编班、违规征订教辅、违规补课、学生食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校外培训机构、中职违规招生办学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办学行为。2019年全市违规办学行为整治共立案20起(其中违规补课问题12起),查处教师23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21人。
5、严守底线保安全
以加强“三防”建设为基础,提高学校安防水平。健全校园安全维稳防控机制,坚决守住校园安全底线。开展大包干、大教育、大排查、大谈心、大走访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护苗行动”,推进校园“三防”建设、校车整治、防溺水、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守住校园及学生安全稳定底线。
6、春风化雨鼓士气
近四年全市表彰奖励“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20名,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200万元。狠抓文明校园创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合排名全国第13名、全省第1名。每年举办全市教育突出贡献奖颁奖大会,适时举办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和教职工文艺汇演,展示教育风采,凝聚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