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胡杨教育基金会欢迎您!
胡杨精神   屹立不倒
胡杨基金   薪火相传
  
项目管理
扎根家乡沃土 逐梦北大强基——在2025年胡杨基金优秀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 | 作者:胡杨 | 发布时间: 2025-07-31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扎根家乡沃土 逐梦北大强基

——在2025年胡杨基金优秀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县一中李文昊(录取北京大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此发言。我是来自益阳市南县一中的李文昊,今年有幸被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录取,即将踏入燕园,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请允许我以“扎根、求索、启航、感恩”为脉络,分享我的点滴感悟。

一.根在南县:沃土滋养的成长

我生在南县,长在南县。这里的山水,特别是那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胡杨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我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有过成绩波动时的迷茫,有过竞赛失利时的沮丧。但正是家乡这片热土赋予我的韧劲,让我明白:学习如同胡杨在风沙中扎根,唯有深深向下,才能稳稳向上。父母无言的支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温暖的鼓励,还有南县这片土地上踏实、勤奋的氛围,都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基石。每一次在运河河畔的晨读,每一次在校园里的挑灯夜战,都沉淀为最珍贵的记忆,塑造了我沉静坚韧的性格。

二.道在求索:学习方法的体悟

能进入北大强基,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对方法的摸索。我认为,高效学习离不开三点:

1.深度理解重于机械刷题:面对难题,我习惯先“拆解”再“重构”,透彻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本质,而非仅仅追求答案。强基计划考察的正是这种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

2.体系构建与反思迭代:我特别注重知识体系的梳理,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网。同时,建立“错题档案”,不仅记录错误,更深入分析原因和思维盲点,定期复盘,避免重复犯错。这个过程,如同胡杨在恶劣环境中的不断调整、适应。

3.兴趣驱动与广泛涉猎:对数学物理的热爱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在课业之余,我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参加学科讲座,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基计划需要的是真正热爱基础研究、甘坐冷板凳的“种子”。

三.志在远方:未来蓝图的展望

即将踏入北大,成为强基计划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在肩。北大是思想的高地,强基是国家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战略布局。我的未来规划清晰而坚定:

潜心学业,筑牢根基:在北大的学术殿堂里,我将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导师的指引下,深入探索我所在的力学领域,力求打下最扎实的学术功底。

拥抱挑战,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敢于提出疑问,尝试突破思维的边界,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我期待能在人类认知的前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心系家国,厚植情怀:我深知,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我渴望未来能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洪流之中,不负“强基”之名。

四.心怀感恩:情系桑梓的航行

临行之际,心中最深的,是感恩。感恩南县这片土地的哺育,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感恩南县一中每一位老师的精心栽培和无私奉献。特别是家乡的胡杨精神——“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顽强生命力,已成为我精神世界最强大的支柱。它告诉我,无论未来的学术之路多么艰深漫长,都要像胡杨一样,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生长,不惧风霜;心怀坚韧,百折不挠。这份精神,将伴随我跨越未名湖的碧波,激励我在科学的瀚海中勇敢航行。

同学们,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强基计划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基础研究圣殿的大门,让我们带着家乡的期盼,带着胡杨赋予的坚韧,带着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在北大这片沃土上努力耕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未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益阳南县永远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胡杨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谢谢大家!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