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继续发光的人
益阳市一中2001班 熊风顺
小时候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过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这一描述记到了今天,仍然感叹胡杨这种顽强给人的冲击力。大漠胡杨三千年,俨然足以成为中华联族的坚定品质的符号。
大漠中的胡杨如此坚强,是为了守住中原不被风沙侵扰。我这次接触到的“胡杨”却是守卫我们这一代的成长与未来,诗人姜二嫚写“成长”二字很孤单,连个偏旁都没有。但将目光移回现实,显然,我们的成长并不孤单。早在先秦,《礼运》便教导炎黄子孙“使幼有所长”,再看今朝“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也大有所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有保护下一代的根的,中华文明的组成是不乏良善与悲悯的。近年来《感动中国》、《历里归途》、《不被大风吹倒》、《后浪》等文化作品或诠释人间大爱,或聚焦于青年未来,都受到了国民追捧,究其本,是普遍的文化议同。
胡物教育基金会是一个有大爱的集体,对于任何一个以爱为纽带,将四方陌生人聚集起来传递爱心的集体,我们都应该赞美它。萍水未逢先悦其佳,山水相隔,难阻其意。从老吾老幼吾幼,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再到万爱云集,泽及四方,是个人格局的升华,也是文明风貌的进益。大同社会是理想而不可得的,但像胡杨教育基金会这样的爱心团体向我们证明了我们是可以为之努力的。人生海海,山山而川。遍览古今中外,我们是渺小的,瞻顾寰宇,地球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人有爱便有了光,将这些光聚合起来,黑暗就被划破,文明从此光辉,贡献光的人不再渺小,人类也因此伟大。发光的人,被光照亮的人,他们的故事可称最壮美的史诗。天堂蓬莱又有何可羡?我带你看看人间,人间又有何可羡,我带你看看今日的中华。潇潇洒洒,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更兼有大爱无疆,良善慈悯来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人间可羡。
今日我们是被光照的人,未来我们要做发光的人。爱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传给他人。爱心人士帮助未有熟识的我们,想来也不是为了让我们提恩,而是希望我们不辜负这份爱心,去帮助更多的人。正是人生中最灿烂激扬的年纪,少年人继续行,良善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