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教学 爱心育人
——南县浪拔湖中学王艳老师优秀事迹介绍
王艳老师是一名一直扎根于农村中学的普通初中教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就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精教书,以“爱”育人。
一、她德高为师。
担任班主任这么多年,她一直以校为家,和学生几乎是同吃同住。
学生吃饭时,她总是端着碗站在旁边陪着吃;上课了,去教室看看是否有睡觉或者违纪学生,或者干脆坐在教室后面边看着学生边批改作业;下课了又在办公室外看看是否有追赶打闹的学生;大课间又跟着学生一起做操锻炼;晚自习前,她都会来教室看看;每天晚上爬楼查寝必到,她甚至把自己的房间都选在正对着寝室的后面,就是为了晚上听到学生吵闹时能及时制止。由于常年累月的这样超负荷工作,她有严重的静脉曲张,长期吃药,而且还有严重的乳腺结节三类,连做手术都没有跟学校请假休息,而是利用五一假期做完就上班。她说,自己班级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在旁边守着,她才安心!疫情期间上网课时,她发现有位男生没有课堂互动,家长却说他在听课,在她的坚持下,家长才认真查看,才知道他是在玩游戏,结果他居然花了她妈妈两千多元买装备打游戏。家长说,正是由于王老师的细心和坚守,才及时止损。自己的小儿子将来也要放到王老师班上。
王老师以校为家,爱岗敬业的精神直接感染了她女儿。以至于她女儿中考报考的是师范,传承着她的精神。和她一样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二、她以“严”治班。
在班级管理方面,王老师做到“严”与“爱”并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七年级接班开始,她就先制定班训班规。没有良好的班风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所以,她就先制定“班法”,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及守纪两方面的奖惩办法。
她从行为习惯方面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要尊师敬长,团结友爱同学等。卫生习惯方面,要求学生穿着得体整洁,桌面桌内书本摆放整齐,不乱扔垃圾,每天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和学生一起把教室打扫整理得干净整洁。同事们都说,只要进王老师的班级和办公室就感觉很舒服。在她班级环境区,经常能看到她亲自教导学生怎么打扫,怎么劳动更省力,更快捷,更彻底。
学习习惯培养上,她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分若干学习小组,互助小组,每个月一次小结奖惩。她班王凯峰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爱玩手机游戏。为了能转变他,王老师组织了科任老师大家访去他家。了解到他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养家,他妈妈在家带着三岁的妹妹和他,精力有限,疏于管教,导致他回家就玩手机,或者约同学在外玩。为此,王老师要求家长没收手机,在完成作业后,按照规定的时间让他玩两个小时再上交。家访中了解到,他爱篮球,王老师让他进了学校体育队,但前提是要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他做到了,而且在县运会上他也为学校获奖争光了。
她所带班级常规工作井井有条,班风、学风都是全校第一。老师们都说,爱在她班教室上课,舒服舒心。因为教室干净卫生,学生课堂听话守纪。
三、她以“爱”育人。
对待违纪的学生,王老师会十分细致的调查和疏导,通过各种方法让“爱”去感化学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从湘潭转到她班的文锦熙同学,八年级时,这孩子突然变得有些歇斯底里,甚至上课时突然骂人,挥舞手脚大叫大喊。有一次还从椅子上摔地上了,幸好身体无碍。当天,王老师就联系他爷爷,得知父母闹离婚。他爸爸不准孩子联系妈妈。这孩子就经常反锁着门在房间玩手机,把游戏声音开得很大来反抗。他爸爸经常拿暴力来让孩子服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王老师多方打听他妈妈的联系方式,建议他妈妈带他去大城市看心理医生。他妈妈说,根本不知道她儿子的真实情况,直到王老师打电话才明白孩子已经那么暴躁了。在湘雅医院诊断出那孩子是“抑郁症里的狂躁症”还好就医及时。他妈妈后来还写了感谢信。她说,因为王老师不抛弃不放弃的爱,虽然她的家庭破碎了,但是却挽救了她最爱的儿子。
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又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我们这个地方云贵川移民也有相当多的数量。对于这些孩子,王老师经常会找他们谈心,嘘寒问暖给与妈妈般的关爱,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她班周美婷同学因为智力缺陷,现在17岁了还在她班读初二。她不认识什么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勉强会写,其它几乎都不会,还经常无理由的哭。但是王老师没有放弃她,给她足够的包容和爱,并且经常跟班上的学生说,不准欺负她,要多帮助她。告诉她怎么扎辫子,怎么整理自己的东西,怎么拿扫把扫地,并把班级卫生检查交给她。甚至抓着她的手教她写字,为此还把班级每天的作业登记给她做,教她怎么写字。由于不认识字,她看的书都是图画书,所以王老师把班级图书角交给她整理,并适时地夸奖她。久而久之,她觉得她也是个有用的人,爱哭的她也没有哭过了,脸上多了份笑容,也自信地逢人就热情地打招呼。她班胡蝶同学,小学时得了白血病,现在是恢复期。她特别叮嘱同学多关注她,不做剧烈运动,流感期间时刻提醒她讲卫生,戴好口罩,防止感染,每天几乎跟她妈妈都有微信联系,告知她的情况。她妈妈逢人就说,王老师就是孩子的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尽的关爱。
王老师的办公桌抽屉是个百宝箱,有创可贴,棉签等消毒用品和基本的药品;还有不断更新的卫生巾;甚至还有红糖姜茶等......她班上有三个女生痛经,她总是亲自跟她们泡红糖水,缓解疼痛的症状。正是她的细心和爱心给了家长们足够的信任,才绝对放心把孩子交给王老师。一届又一届,有很多孩子的兄弟姐妹都是在王老师班上读书。
四、她创新前行。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脚踏实地,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王老师好学上进,不断给自我充电。她始终坚持着谦虚认真、不抱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上好每一堂课,带好她的班级。在她班上没有厌学的学生,初一到初三都没有失学的学生。她的班在考试中几乎所有的科目都位列全年级的第一名,镇第一名,县前八名。2019年到2023年连续五年度她都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学科教师”称号。
她始终扎根农村中学,从教二十多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常与学校年青教师交流,把自我成功经验与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乐于指导青年教师开拓创新。指导青年教师段秉研老师和张紫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她们更快地成长为更优秀的年轻教师。她还鼓励张老师边上班边考研,最终成功上岸。
王老师作为一名一直扎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将她的一片爱心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农村教育事业。她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职责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实现着一个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