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知雨露之恩,所以开花报答;人应知他人之恩,勤学成才回报。” ——题记
《人民日报》曾写道:“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人的出生环境无法自主选择,但未来的路由我们自己执笔书写。
如今,有许许多多同我一般的孩子被伴随着困苦的黑暗裹挟着,而胡杨基金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束光,让我们得以挣脱束缚,奔赴光明的未来。习近平主席曾说过:“青少年是国家栋梁,我们愿举全国之力,为青年筑起坚实的保护网,让他在青春年华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国家之未来。”胡杨基金便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它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如我一般的人,为我们实现理想抱负提供资金,我感激胡杨基金对我的资助,我们定会怀揣感恩之心,共筑青春坦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如是写下。恩情无论大小,我们都应竭尽全力的去报答。黄国平博士的成功成为更多寒门莘莘学子的标杆,也为许多正在迷惘之中的青少年带来了渺茫的希望。《致谢》一文中他写下无数感人肺腑的句子,如“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身处命运的漩涡,幸运的是,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是他们是国家重塑了我的一生。”他一笔一画写下的文字让我共情,那字里行间透出的苦难与心酸更是让我感受匪浅。国家与社会的帮助为他斩平了部分荆棘,走向成功。在这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备的时代,我们得到的是更多更加全面的帮助,我们应牢牢把握住时机,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怀揣感恩之心,同胡杨基金一起共赴光明的未来。
将感恩牢记在心,共绘社会蓝图。忆往昔,我们无法忘怀的往往是在困境中他人伸出的援手。汉朝名将韩信,年少时家中贫寒,虽认真刻苦,却仍无以为生,只能吃百家饭长大,受尽冷眼,直到“漂母”出现,每天都将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从未间断。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也未忘记“漂母”的一饭之恩,后以千金相赠。由此可见,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 ,都要牢记恩情,不忘来时之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如此,在牢记恩情的前提下,学成归来后,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目标,以助力国家复兴,共绘社会蓝图。要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国家未来联系在一起,在为国家高速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身价值,方能不负青春,不负国家与社会给予的责任与使命。
心怀感恩之心,弘扬胡杨精神。“胡杨精神”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16个字为主旨,它指导着我们以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着。既接受了胡杨基金的资助,我们就应牢记这份恩情,将“胡杨精神”贯彻在生活中,困难来临时不惧怕,不退缩,并将“胡杨精神”的理念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何其有幸,生逢此时。感谢胡杨基金及他人对我的帮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握机会,把握机遇。怀揣感恩之心,共筑青春坦途。如《人民日报》所说:“少年应有鸿鹄志,应骑骏马踏平川。”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尽绵薄之力回报一切帮助过我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奋斗。
愿我们大家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