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胡杨教育基金会欢迎您!
   胡杨品质
胡杨的品格是坚毅自强不息,风骨凛凛挺立风沙线,在风霜雪雨中忠诚地守望家园。
  
大事记
    
农村教育的守护者
来源: | 作者:胡秀兰 | 发布时间: 2025-03-05 | 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村教育的守护者

——沅江市南大膳镇中心小学胡秀兰教师优秀事迹介绍

 

胡秀兰同志,女,沅江市南大膳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1993年参加教育工作,30多年来,她扎根在洞庭湖区偏远乡村 ,并担任2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用一颗淳朴、有爱的、积极的心,在农村教育的热土上谱写出一曲赞歌。

一、薪火承传,筑梦乡村。

胡秀兰出生在沅江北部乡村——南大膳镇北大一个小乡村,她的父亲是一位默默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人民教师,深受学生、家长们、邻里乡亲们的喜欢和尊重。在这种教育氛围里,她被默默渲染,从小就有着将来要当一名像父亲一样的人民教师的梦想,而且要扎根于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添砖加瓦。

小时候家庭人员较多,每天有忙不完的农事农活,胡秀兰从小就学会了勤劳、自立,学会了坚强、善良。长大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被分配在北大小学任教,开启了服务农村教育、报答父老乡亲的人生之旅。她用自己的善良、关爱陪伴着这些农村的孩子们,从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中,她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她知道:要想给孩子一杯水,就得自己是一桶水甚至更多。

扎根农村,守护乡村幼苗。胡秀兰老师多年如一日,无无怨无悔。她心中只孩子,只有教育。她自己生完小孩后,在家中仅仅休养了2个月,就迅速返回学校,回归到课堂上,她希望不错过学生的每次成长的点点滴滴,生怕他们的学业落下。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孩子自己的父母外,老师是最希望学生成才的那个人了。一次次的叮咛,一次次的耐心教导,一次次深夜的作业批改,一次次与学生父母真诚的交谈……都是为了学生爱上学习,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少走一些弯路,能在读书这条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踏稳。虽然读书苦,但读书是通往成功路上最捷径最公平的一条路了。就这样,她在这所小学默默地付出着,坚守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

二、以爱相伴,点亮生命。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更愿意亲近有爱的地方。农村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胡秀兰老师在北大小学担任班主任期间,班上曾有一名学生叫王进才。王进才和家中的孩子一起跟随母亲改嫁到南大这边,由养父供养着他们一家四口。因为只有养父一个人赚钱,养口糊家5口人,还要供3个孩子上学,生活上过得很拮据,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一年大雪纷飞,王进才光着脚踩在雪地里徒步好些路程来学校。胡老师接到这位学生时,发现孩子的脚丫是光着的,已经冻得通红通红,她的心忽然一阵一阵地揪着痛,看着太可怜了。胡老师赶紧赶回家中拿来干净的鞋袜及暖和的衣服给孩子换上。从此,这个孩子便成了她时时关注、处处呵护的小天使。无言的爱温暖着孩子的心扉,孩子也最喜欢黏着她了。他在班上努力学习,积极表现,快乐成长,孩子一家人都感激在怀。

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胡秀兰老师经常遇到家庭不幸的孩子。其中有一名学生叫王乐根,家住南大河村。王乐根出生才几年母亲就常年生病,不久去世了。他的爸爸智力方面有点小障碍,在外面一个小医院打扫卫生,工资收入很低。平常王乐根是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并且爷爷奶奶都是残疾人,奶奶的眼睛根本看不见,做不了事。家中还有个姐姐,一家五口靠着他爸爸微薄的工资实在养不起这个家。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名学生非常懂事,学习很用功,但是每次需要交什么费用时,总是表现得羞涩无助。胡老师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自己掏钱给孩子交了,一掏就是五六载,而且每年都会给他家中资助一点金钱及物质。失去母亲的孩子更需要人间温暖,胡秀兰老师对王乐根十分关爱,除了在班上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天天叮嘱他预防溺水、注意交通安全等。生活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胡秀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无声的“爱”关心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用自己的“爱”照亮着孩子前行的路,让孩子的心中也充满着阳光。

三、关注细节,静待花开。

三尺讲台传知识,一支粉笔写春秋。教育过程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每次进课堂前,胡秀兰老师都会认真备好课。没有备课的话,这节课坚决不上新课。必须每节新课的知识点自己吃透了,才能教会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不死学知识,而是将知识学活,融会贯通。从教30多年来,胡老师始终做到每天一课一清,当天学完的知识点,她一定会当堂一个一个检测,时刻掌握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调整自己教学进度。她宁愿每天学慢点,也坚决不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学。特别对于学困生,她都会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为了鼓励学困生喜欢学习,她经常会自掏腰包买一些零食或者学习用品来奖励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同时反思自己这堂课哪里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讲清楚。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更多的细心、耐心,尤其是农村孩子,犹如稚嫩的幼苗,需要小心呵护,静待花开。2022年,胡秀兰老师的班上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叫蔡湘玲,因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她的智商、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说话也是吞吞吐吐,还经常听到学生投诉说她会莫名其妙地欺负同学。胡秀兰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其他学生不能去欺负蔡湘玲,有什么问题或事情及时向老师报告。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到了二年级第二学期,蔡湘玲同学表现得与往常有不同,经常会摔跤,课堂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经常傻笑骂人,还会抓伤其他同学。胡秀兰老师发现情况后,细细琢磨:特殊的孩子必须特殊对待,在下课的时间她总是默默地守护在蔡湘玲身后,生怕稍不注意她摔跤发生意外。有次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同学们都在井井有序地下楼梯,突然蔡湘玲没站稳快要倒下去时,胡秀兰老师及时反应过来,一把冲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蔡湘玲摔倒的方向,这才避免了一次严重的事故。胡老师自己的手和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磕伤,但学生没有受伤,她已经很欣慰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胡老师与其家长及时沟通好,让其尽快手术治疗,还组织班上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表达爱心,给蔡湘玲送去了祝福。手术顺利,蔡湘玲在家中休养,胡老师常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去她家中给蔡湘玲补课,希望她在家中也不落下学业。在胡老师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妙的生命,细心培育必然会花开满园。

四、乐学勤研,开拓向上。                                                                                                                        

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胡秀兰老师在教学相长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步。1999年她报考了益阳教育学院函授大专班。她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每次为了解决一道题目,怎样讲能让学生更容易懂,她工作到深夜。这些年,她积极参加市、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如沅江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国培活动、信息技术培训等。教学上,她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形成了特有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她带的班级数学总是名列前茅,得到了同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教学上遇到学生难以懂的问题,她会让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去直观感受教学的无处不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她把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写成论文。其中《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获省级一等奖,《浅谈小学数学“两级分化”产生原因及相应对策》论文获得市级三等奖等。

在这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胡秀兰把真诚和爱心全部奉献给她所热爱的美丽乡村美丽小镇。从追梦者变成农村教育的守护者,她虽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在教坛上勤奋耕耘。三尺讲坛永远是心中一方最神圣的热土。她深深地扎根乡村教育,将爱化作春雨,涓涓不息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