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胡杨教育基金会欢迎您!
   胡杨品质
胡杨的品格是坚毅自强不息,风骨凛凛挺立风沙线,在风霜雪雨中忠诚地守望家园。
  
大事记
    
情系教育勇担当,汗洒湖乡绘新篇
来源: | 作者:胡杨基金 | 发布时间: 2022-12-09 | 2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情系教育勇担当,汗洒湖乡绘新篇

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小学  刘少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爱的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小学的刘少明。30多年来,我一直坚守于沅江北部平原的乡村学校,在学校各类行政岗位上捣腾了近20年,日久情至,归于平淡,没想到登上了无上荣耀的“胡杨基金”领奖台,还给我一个发表感言的机会,感激之余,颇有惶恐,总觉得个人所作微事与社会回赠殊荣多有不称。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校长,我也期待借此盛会,共同诉说我们教育人的情怀。

  一、守信念、讲奉献,在振兴乡村教育的笃行中彰显新担当

教育是用心愈浓、感慨愈深的职业。我是年近半百时被组织上“三顾茅庐”请进去当校长的。沅江市上码头学校坐落在洞庭腹地草尾镇郊区。多年来,随着学生数的自然减少和生员向城镇拥挤的趋势,离镇区只有两公里的上码头学校,逐渐由一所规模较大的九年制学校缩减成生源越来越紧张的小学。陷入困境的上码头学校,急需一位所谓“力挽狂澜”的校长。我多年在镇校工作,可以说“顺风顺水”,组织委派重担当然要担当,更主要的是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心中的血是热的。看到目前乡村教育所呈现的种种困境,我忧于心、激于情、奋于力,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从此,我发誓扎根这所设施设备陈旧、生源流失严重的乡村小学,以鞠躬尽瘁的决心,彰显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2017年8月,我一头扎进百废待兴的上码头学校,每天天亮就起床,从早到晚在校园里转悠,看老师到岗情况,看班级学习气氛、看学校卫生状态……一切了然于心。我每周上8节课,课余兼做园林工,浇花、除草、修剪、整枝,别看这些好像与当校长无关,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师生可以共享的生命阳光。

我家住沅江市城区,离学校远,我给自己定一条铁律,每周在学校必须睡4晚。我爱人在医院上班,经常要加班,家里91岁的老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办法,星期一带老母亲来学校附近的养老院,晚上有空还可以闲散过去照料一下,星期五再带回沅江市城里,没想到这一生活琐碎竟令全体师生与当地的父老乡亲大为感动。

校长是学校的魂,行政班子是堡垒。我引导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注重自身建设,个个严于律己,勇挑重担,廉洁奉公,全部进入教学第一线,与师生同甘共苦。学校行政从没有在外面聚过餐,每天在食堂里与老师们一起粗茶淡饭,长年累月吃着学生一样的饭菜。每年评先评优,指标有限,我总是第一个提出不参与评选。

二、勇探索、勤作为,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谋求中展现新思维

首先是环境强校,合力打造乡村学校经典。打造乡村学校经典,一直是我的梦想和追求。学校底子薄,缺乏资金来源,我利用休息时间,找教育局、各职能局、政府、企业、村委等领导多方筹资。筹措得来的资金精打细算,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能自己动手的就自己动手,能够砍价的尽量砍价。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从设计到选购,到价格的敲定,到监工督质,我都是全程参与,生怕有半点闪失,有丝毫浪费与质量瑕疵,常常因此而误了休息、吃饭。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实施化整为零、稳打稳扎、逐年推进的策略。五年来,安装教学楼的防护窗,添建护沟栏,各班教室与教师办公室都装上了空调。搭建了200多平米的室外乒乓球训练场馆,为篮球场安装了护网。改建和新建了2000余平米的花园,种植了多种珍贵花木,并且挂牌科普,学校环境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沅江市教育局2021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局长就学校建设问题,专门推介了上码头学校经验:“乡村小规模学校要以精致小品学校为目标,要学习草尾上码头的做法,学校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朝着小而精、小而美的有计划、分年度,一点一点改善,积沙成塔,积腋成裘。”

其次是质量立校,努力走出乡村教育困境。质量是硬核,一个学校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靠过硬的质量。上码头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偏低,教学质量滞后,是形成生员萎缩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召开会议通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一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好“五抓”。一抓师德建设,完善教学奖惩条例以及绩效工资方案等办法,教师懒散的作风迅速得到了扭转。二抓班子建设,为了打造一个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明确要求行政值班必须七点以前到岗,每天要及时通报当天值班的情况。三抓班级管理,每班教室后面安排了一张新的办公桌,要求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蹲守,行政人员逐一登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抓课堂效益,强化校本研训,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五是抓知识过关,教导处专门给每位教师印发了知识过关本,学校组织检查。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提升了学校的底气,增进了家长的信心,学校在镇郊成为了一块新的“吸石”,学生开始回流、汇聚。学校很快走出困境,气象一新。

三、融爱心、作楷模,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引领中创造新气象

  爱是教育的基石,上码头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有许多孩子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孩子连生活费也交不上,甚至连文化用品也买不上。一方面我要求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积极推荐,把他们作为帮扶对象,使他们享受国家资助;另一方面,学校挤压资金,对20多位贫困学生减免了课后服务费,对特别贫困的10多位学生减免了生活费。为给留守儿童送温暖,我倡导并亲自参与家访,为教师安排适当的路费,下午五点到七点,将师爱源源不断地温暖送到留守儿童家中。

校长率先垂范,引领风尚,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无形动力。每期开学前,校园里落叶满地,我都带领部分教师志愿者进行校园劳动。今年上期,林业局捐赠给我们6万元的花木,我带领老师们自栽自种,大家弄得满身泥巴,都毫无怨言,乐在心中。在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从内容到材料,从布局到张贴,我们行政人员与老师们都亲自上阵,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布置、设计、张贴,工作到10点多,一连进行了近半个月。我也不忘带头钻研业务、践行课改、辅导学生,论文《“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期,主持的课题《浅析影响青少年跳远因素及训练对策》获2018年湖南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陶杏仁在沅江市第十六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辅导学生“生物探秘小组”“科技兴趣小组”获沅江市第33届、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校长的引领力,直接带来学校校风正、师风良、学风好,充满生机与活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时势催人奋进,乡村教育大有可为。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将踔厉奋发,履职前行,继续谱写乡村教育的新篇章。   


  
通知公告